这件马上佛郎机铳筒是中国明代中期火炮,出土于1990年榆中县公安局家属院,长38.5厘米,外径6.5厘米,内径4.5厘米,铜铸。铳身成锥形,上铸铜箍三道,药室上方有照门、准星;后座上阴刻“马上佛郎机铳筒七百六十号嘉靖丁酉年兵仗局造”铭款两行。是国家一级文物。
佛朗机原是明人对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称呼,这种火器是16世纪初从葡萄牙传入中国的,所以按其国名称为“佛朗机”,是古代专供骑兵用的一种小型火器。嘉靖三年(1524年),明廷仿制成功第一批32门佛朗机,每门重约300斤,母铳长2.85尺,配有4个子铳。之后,明廷又陆续仿制出大小型号不同的各式佛朗机,装备北方及沿海军队。
佛朗机炮又名子母炮,由子铳和母铳构成的铁质滑膛炮,由炮管,炮腹和子炮组成,射击时将火药弹丸填入子炮,再将子炮填入炮腹,点燃子炮火门进行射击。每门炮都配有四到九个子铳,在作战时可以快速更换子铳。明朝的各种火炮,不管是轻型的火铳还是重型的巨炮,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缺点:前装火药,不能连发。这使得火器在实际运用中的局限性很大。相比之下,佛郎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,其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长脖子,是为了提高射程;二是大肚子,便于将装好火药的子铳放进去,提高射速;三是前后增加瞄准装置,提高利用率。而这些装置是传统的火铳不具备的。
如果说中国的火器在战场上的应用,宋朝是萌芽阶段的话,那么明朝就是大发展的时代。众所周知,明代神机营威震天下,它是明朝军队中专门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队,也开启了世界上火器部队的先河。所以,榆中出土的这些明代火器极具研究价值。
文/图 榆中县博物馆
咨询热线:0931-5221176
单位地址:甘肃省 兰州市 榆中县 兴隆路307号